创新创业教研室于4月25日上午10点在沈科创客空间沙龙会议区开展“DeepSeek赋能下专创融合的创新实践与范式变革”教研室会议,会议由创新创业教研室主任田川主持,创新创业学院全体专任教师参会、行政教师列席会议。
会上,田川老师介绍了DeepSeek这一现象级产品及其带来的广泛影响,并列举一系列数据补充说明,让在场教师深刻认识到当下科技创新的迅猛发展态势,并从AI时代重塑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大赛视角看专创融合、专创融合创新实践与范式三个方面做进一步强调。
在AI时代重塑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世界经济论坛《教育4.0全球框架》提出全球公民技能、创新创造技能、技术技能、人际关系技能四大技能,强调终身学习、基于问题和协作的学习等教育理念的转变。我国教育部也积极推动高等教育变革,塑造“人工智能+”高等教育新生态,育人理念从“学知识”向“强能力”转变,办学路径、教学模式、学习范式和评价方式等均进行相应升级。田川老师强调创新创业教育成为促进高等教育这五个转变的关键抓手,未来工作应更注重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复杂问题解决能力以及人际沟通能力等,培养适应智能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在创新大赛视角看专创融合方面,创新大赛在高校专创融合、产教融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以培育学生科学精神和解决复杂社会问题能力为目标,参赛项目从校赛到总决赛需历经重重考验,这不仅锤炼了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也为专创融合提供了实践平台。田川老师强调从大赛评审规则和金奖项目中可以看出,专创融合赋能创新体现在教育、创新、团队、商业和社会价值等多个维度,金奖项目普遍具备高价值、解决实际问题、带动就业、促进社会发展等特点。
在专创融合创新实践与范式方面,田川老师指出专创融合即创新创业的专业教育和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在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并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实践教育。他强调这一模式就如同培养远洋航海家,既要求学生具备专业深度,又要拥有探索更多可能性的能力。在人工智能时代,高质量专创融合要从优势学科/专业率先突破,紧密结合本校专业与学科特色,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进行融合。
会议最后,参会教师围绕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推进专创融合展开交流。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本次会议的理念和思路融入日常教学,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继续探索专创融合新路径,为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不懈努力。